教育部、财政部《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》提出,“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领改革、支撑发展、中国特色、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”。这明确了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内涵,“引领改革”是基本定位,“支撑发展”是效益要求,“中国特色”是根本属性,“世界水平”是质量标准,这四个方面有机结合、相互支撑,指引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方向。
引领改革:适应产业需求
随着产业转型升级,生产技术和组织模式快速变化,生产过程去分工化、人才结构去分层化、技能操作高端化、生产方式研究化、服务与生产一体化特征越来越明显。高水平专业群要主动适应这一变化,引领高职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,人才培养定位由简单重复的装配者、操作者向更高层次的智能生产系统的规划者、应用者、改造者、调试者、决策者转变;能力培养由单项应用,向系统集成的“交叉”“复合”“多项”联动转变;服务重点由“单人单岗”,向“技术+人才”打包供给转变。
重构专业群结构体系。一是结构重构。专业群与产业高度匹配,是改革的内驱力与逻辑起点。服务面向是决定建设水平的关键,一个专业群试图对应一条完整的产业链、解决产业链上的所有问题,是不科学、不现实的。专业群的结构重构,重点在于准确判断产业发展趋势,聚焦产业链的关键节点,明确对应的岗位集群,明晰专业群与岗位群的映射关系,优化专业建设重点和质量要点。二是体系重构。面对高职百万扩招带来的生源变化,专业群承担着在校生和社会人员的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,教材体系、课程体系、实践教学体系均需重构,按照育训结合、长短结合、内外结合的要求,开展高质量职业培训。
优化专业群治理体系。一是校企双带头人负责与多元主体参与的统一。创新专业群治理机制,保证政府、行业、企业人员能够深度参与,探索建立独立法人的专业群指导委员会或职教集团。二是技术管理与文化管理的统一。技术管理主要包括结构化教师团队的重组、实训基地与实验室的精益化管理等,进而让管理制度升华为文化,形成共享开放的建设文化、精益过程的管理文化、标准化特征的职业文化。三是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统一。校企合作成立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技术技能平台,形成大规模定制化生产和订单化育人的智慧服务平台。
支撑发展:担当时代使命
时代发展要求高职教育服务国家战略、融入区域发展、促进产业升级,为建设教育强国、人才强国作出重要贡献。产业发展要求高职教育促进创新成果与核心技术产业化,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。这都要求专业群发挥资源集聚效益,提升技术技能人才供给和技术创新服务水平。
面向产业链,以团组融合方式供给技术技能人才。团组融合是根据项目技术??橹刈榻淌ν哦?,教师、企业人员和学生,形成项目团组,共同开展项目教学和生产实践,以培养产业急需技术交叉应用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。一是团组融合的人才培养定位。通过对智能制造典型产线(产业链)的整体认知,培养既熟悉各个相关岗位,又了解整条产线的团组融合型人才,适应未来智能制造产线的改造调试应用。二是团组融合的人才培养路径。专业群根据智能制造项目的技术??榭杌∑教纬毯筒咦酆峡纬?,通过现代学徒制的实施,为企业量身定制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。三是团组融合的人才培养方式。师生共同参与企业真实项目开发,在项目开发中提高技术技能,既为企业提供分岗位和产线集成的项目人才,又为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提供人才团组的打包服务。
聚焦技术链,以平台方式提供整体方案服务。一是服务的核心功能要准,每个专业群在产业链中的定位应当是聚焦,而不是无限扩散的。例如,一个专业群不可能服务于智能制造全产业链,但如围绕产品生产全生命周期,服务于智能车间各智能单元和智能总产线的应用,其核心技术、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群服务定位,就比较精准。二是聚焦核心技术,搭建专门化平台,提供整体解决方案。建设专门化技术技能平台,将科研院所、先进企业的名家大师请进来,将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的成果转化出去,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。三是围绕核心技术集聚资源,服务企业和社会。根据技术???,校企共同组建结构化教师团队,将企业案例转换为教学资源,共同进行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,纳入1+X制度试点,开展学习成果的认定、积累和转换,向退役军人等群体开放教育资源,满足社会和企业的多样化需求。
中国特色:坚定政治方向
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,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,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。高水平专业群建设,要扎根中国大地、回应中国需求、彰显中国特色。
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,健全德技并修、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,推进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,把育人和育才相统一。一是人才培养目标强化“接班人”素质,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、严谨专注、敬业专业、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品质要求。二是人才培养方案强化“德技并修”,加强思想政治、劳动教育和实践育人的学时学分,强化劳动育人和工匠精神,以劳树德、以劳增智、以劳强体、以劳育美。三是专业课程教学落实课程思政,在课程目标、课程标准、学时分配、教学评价等环节,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效果,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,形成育人合力。四是资源建设强调“环境育人”,教师是“双语”教师,既懂业务,又精思政;教室是“双语”教室,将家国情怀融于教学场所。
世界水平:打造国际品牌
中国高职教育达到世界水平,高水平专业群就必须先成为国际品牌,成为国际事务的参与者、国际标准的建设者、国际资源的提供者和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协同者。
师生登上国际舞台,彰显国际影响力。一是专业群积极参与国际事务。通过与“走出去”企业合作,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或承接企业海外员工教育培训等方式,参与到国际事务中。二是牵头参加或组织国际专业技能竞赛,将学生推到国际舞台的中央。三是组织职业教育国际会议,开展国际职业教育交流,促进中外人文交流和专业文化交流。
资源实现国际共享,展现国际对话能力。一是课程资源的共享,将教学资源库、精品在线课程、网络学习空间等学习资源对外开放,对外发行与推广双语教材。二是产教融合资源的共享,以“走出去”企业为媒介,将专业群技术资源通过技术服务、成果转化等,对外开放并共享。三是技术人才的共享,通过专业技术人员走出去和请进来两种方式,形成国际职教工匠和职教大师的人才优势。
进入国际标准俱乐部,掌握国际话语权。一方面,借鉴国际先进教学理念和模式,进行本土化教学模式创新;另一方面,积极参与开发国际通用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,提升专业标准开发的国际话语权,最终产出有国际影响的高水平专业标准、课程标准,形成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品牌。(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、副院长 温贻芳)
版权所有: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:教育部.政务
京ICP备10028400号-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:bm05000001